端砚如何使用及保养?
玉石原石在打磨之前需要放入水桶内浸泡2~3天,桶内的水要没过玉石原石。之后需要将玉石原石取出,再用钢刷沾水反复刷洗原石表面,将原石表面的污垢清洗干净。麻烦采纳,谢谢!
端砚原石打磨方法_端砚原石打磨方法视频
端砚原石打磨方法_端砚原石打磨方法视频
这个很简单的,如果你有墨条,可以用墨条顺时针在砚台里进行研磨,加入少量的水,顺时针研磨到黑色的墨汁,水加入少量,这样研磨出来的颜色会很黑,也比较正,希望能帮到你哦
原石怎么打磨抛光
魏晋至隋出现了圆形瓷砚,由三足而多足。箕形砚是唐代常见的砚式,形同簸箕,砚底一端落地,一端以足支撑。唐、宋时,砚台的造型更加多样化。原石抛光要先放入水桶内浸泡2~3天,再取出原石用钢刷沾水反复刷洗,洗净后用手磨机、牙机进行细致打磨。之后用600~2000目的砂纸依次打磨至光滑。打磨完成后用羊毛轮和抛光膏进行精细抛光,抛光完成后洗净并擦干水分上蜡。
原石打磨抛光的方法
玉石原石刷洗完成后,可以用手磨机、牙机进行细致的打磨,再用600~2000目的砂纸依次进行细磨打理,直至玉石原石表面变得非常光滑。
玉石原石打磨完成后,需要将磨机换成羊毛轮并使用玉石抛光膏进行精细抛光,抛光完成后用清水冲洗干净玉石原石并擦干水分,最有一方砚台,有几条墨块,后进行上蜡即可。
玉石原石怎么去皮打磨
砚的使用方法 砚既是文房用具,又是具有收藏价值的工艺美术品。有不少石质佳美,雕琢精致的砚,是艺术殿堂里的珍宝;有的古砚具有久远的流传经历,更具有历史文物的价值。对于砚的养护,应提到保护艺术品和文物的高度,根据砚的自身特点,总结前人的宝贵经验,从使用,养护,收藏,配匣等四个方面,进行养护。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砚的使用 砚的使用,主要就是磨墨,磨墨时对砚面,砚堂的保护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,对于新置的墨锭也应注意其使用方法。明代杨升庵说:“新墨初用,有胶性并棱角,不可得磨,恐伤砚面。”《砚笺》云:“在使用新墨时,应在砚池施水,轻轻地旋转墨锭,待墨经浸泡稍软后再逐渐的加力研磨。”佳砚不可用劣墨,如松烟墨杂质较多,质地不纯,用时易划伤砚面。用油烟墨研磨完毕后,应将墨锭置于墨床之上,或者搁置到别的地方去,不能放于砚面而不取,否则墨干结于砚面,拨墨时则易剥去砚面,造成砚面损伤。新墨胶重,用时尤应注意。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砚的养护 首先是洗砚,砚使用过后,应养成随即洗涤的习惯,不可使砚留存宿墨,以免因墨干燥龟裂而燥损砚面。所以古人有:“宁可三日不洗面,不可一日不洗砚”的说法。《屠隆考 余事》云:“日用砚须日洗去其积墨败水,则墨光莹润。若过一二日,则墨色减。”看来从用墨的艺术效果来讲,洗砚也是很必要的。关于洗砚的方法,前人总结甚多。《砚林拾遗》载:“有癖砚者,每晨舆面,水注木盆以莲房浸良久,取出风干,水气滋渍,积久有光。忌柬纸拭,能伤砚锋。”《屠隆考 余事》云:“春夏二时,霉溽蒸湿,使墨积久则胶冷滞笔,又能损砚精彩,尤须频洗。以蓖麻子擦砚滋润,不得以滚汤涤砚。不可以毡片故纸揩抹,恐毡毛纸悄以混墨色。”洗砚应以 角清水涤之为妙,也可用半夏擦去砚面滞墨,或者用丝瓜瓤,莲房壳慢慢洗涤。采用这些洗涤方法,即涤去墨垢,又不伤砚。 洗砚要十分的谨慎小心,盛水的器具宜用木盆,若在水泥盆或瓷盆上洗,则易碰伤砚。洗砚的水要干净,不含酸碱性。且水温要适宜,不能用热水,滚水,茶叶水洗砚。古人还告诫说:“涤砚须由,不得顽童持洗。” 其次是养砚。砚洗净以后,还须用清水保养,以养砚石之莹润。保养施水的方法是:砚池应每日换清水,不可令干;磨墨处不能有水,以防久浸不发墨。 再其次,一般来说砚用久则不发墨,谓之“失锋”。原因有二,一是砚面磨去了锋芒,因锋钝而不发墨;二是使用了含胶过重的墨,又失于洗濯,致使砚面胶结而失锋。遇到这种情况应重新发砚锋。关于发砚锋的方法,《砚林拾遗》中说道:砚有初发墨久而钝者,亦为刀剑磨淬。用杉木松炭磨一遍则石锋焕发。另外用磨光之瓦片轻擦之;用姜 浸之;莲房擦之;以及用零号砂纸,细软砂石在清水中对砚堂(砚的磨墨部分)进行擦拭,这些都是发锋的可行办法。须提请注意的是若选用零号砂纸,精细瓦片等物和水打磨的时候,只能磨洗砚堂,而决不可磨砚的其它部位,否则也会磨损砚的皮壳包浆,甚至损伤雕刻的细部。尤其是古砚,包浆是年代久远的象征,若被磨去,岂非成了新砚,不伦不类,价值也就会大大的贬低。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砚的收藏: 避光:砚若置于窗前案头,应避阳光直射,否则砚质会出现干燥的迹象,日晒过久砚匣也易于干裂。 玩赏:佳砚玩赏,桌上宜铺毛毡,不可使砚接触金属及玻璃等器物;更不可将砚重叠放置,以防碰伤。 涂蜡:对于涂蜡古人也有不同的看法。认为砚之涂蜡是:“蜡中视石如隔云见日,昏翳闷人。且蜡石不发墨。” )此语是极有道理的。现在有不少制砚人将蜡涂遍砚身,有的还涂抹植物油,更有的涂沫墨 ,以为可以养砚,给人一种滋润古朴的感觉。但这些做法并不妥切,涂蜡封石是可以的,但方法须得当。蜡可以涂于砚了四周,底部要薄而适中;切忌将蜡涂于砚堂磨墨的部分,因为此处涂蜡,则水墨不融,亦不能发墨了。砚上抹植物油的作法也是不妥的,因为植物油属慢干性油脂,砚面有油多招尘土,使砚污秽不堪,并且日久油腻也会散发出一种 怪味来令人生厌,或者植物油产生霉变,在砚的表面出现一块块的霉斑,擦洗不去大煞风景。 取砚:遇到砚壅塞砚匣之内,应双手将砚匣倒置于有毡的桌面上,轻敲匣边,使砚身重堕出匣为宜,切不可用金属物撬弄,以免损伤砚。 放砚:砚放在匣内,要依砚与匣的原来位置自然放入。特别是长方形的砚,上下边并非等长,多是底边略宽于上边,放砚时应视其宽窄放置。若不知其妙将砚倒置,紧塞砚匣,则会发生砚匣崩裂现象。 砚匣的收藏与保养:砚匣多为木质,清代初期佳砚的砚的匣也大多为优良木材制作,如红木,紫檀,黄花梨等。其砚匣之内壁还涂有漆数层,防止墨汁水份的蒸濡,使砚匣胀裂。另外砚匣还应经常打蜡,以保持光泽,防止潮气侵入。 若遇砚匣收缩,砚身放之不下时,此时可用砂纸打磨匣之内侧,使其增宽易放,切忌磨去砚,致遭“削足适履”之讥。 古砚匣因年代久远多有破烂和损坏,对于此类砚匣可采用匣外配匣的方法,以此对古砚匣进行收藏。因为古砚匣是研究砚匣的形制,工艺制作,髹漆技术等的珍贵实物,同时也是考证古砚年代,出处,流传轨迹等的佐证。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砚的配匣: 砚的配匣,并非一般的包装。砚放于文房书斋,久远流传。考究的砚匣颇受文人的重视。《砚林拾遗》中说到:“贮砚宜避光,漆木匣不宜纸,漆润纸燥也。”砚匣要具有美观赏价值和坚固的实用性,起到对砚的保护映衬作用。使匣“与砚同寿”,与砚的造型和谐统一,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。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砚匣的材质必须是硬度适宜,耐潮湿,能起到对砚的长期保护作用。砚匣材料的种类繁多,形式多样。其品种主要的可以分为木匣,漆匣,纸匣,锦匣,石匣,金属匣等几种。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以金属制匣的情况比较少,像东汉的铜兽形观盒,明和清初也偶有以铅锡合金制成的砚匣,其目的是保持砚匣内的水气达到养砚的目的,同时还可留住墨的香味。但总的来说金属较砚的硬度高,以金属为匣必然伤砚,且用砚研墨必用水,水则易使金属氧化生锈,剥落易损。宋代赵希鹄的《洞天清录》载:“ 砚匣不当用五金盖。石乃金之所出,金为石之精华。子母同处则子涂母气,反能燥石,而又诲盗。法法用佳漆为之。”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以石作匣的情况也不少,且多出现于近代石料较的砚种。石匣分为二种形式,一是匣和砚为一体,只是多了一只石的砚盖。此类砚匣石质外露,极易碰伤和受到气候干湿的影响,石质粗燥。二是匣和砚分为二种石质,砚套于石匣之中,但石匣终究吸水性较强,其细腻的程度与漆木不能相比,也不是制砚匣的良材。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木制砚匣的用材有紫檀,鸡丝,红木,花梨,金丝楠木,豆瓣楠木等等。其制作方法分整块木板剜出和皎镶二种。整料剜出的气派大,用料费,但木料易撬裂变形;拼镶的做工精巧细腻,但易脱胶散架。因此一般来说异形砚的砚匣以整料剜的为多,而四方,长方形的砚匣则普遍采用拼镶方法。异形砚的砚匣,依砚的外形相应制成砚匣,如瓜砚可制瓜形,蝉砚可制蝉形。但其匣形外的雕刻不可繁尽可能,杂则喧宾夺主,赘 庸俗。砚匣的底部内侧应凿成与砚的外形相应的浅池状,不可成平板状,称为“起底”。起底不但使砚匣增添灵秀俊巧的艺术效果,而且其弧形拱状的力学结构可使砚匣坚实牢固。异形和几何形的砚匣都不可有棱角出现,拐角转折的地方要圆浑自然,手感舒适。再来谈谈砚匣的形制。砚匣虽然形式各异,材料多样,但其主要的形制不外底托式,底托加盖式和封闭式三种。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纸匣,锦匣只能起到色彩装潢的作用,往往做成匣外的套匣。 制作砚匣最理想的材料当为漆和木。以漆制成的砚匣,按照漆的工艺品种又可分为推光漆,雕漆,大漆,树脂漆等。有的在漆匣的盖上还采用描金,螺钿镶嵌,金银丝镶嵌,刻画书画等多种制作工艺。漆砚匣的制作首推清代初期扬州髹漆名手卢映之,卢葵生祖孙。当时是以优质的木材制成砚匣,其内壁也用推光漆髹,以防匣内水气涨裂砚匣。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底托式:此类形制多用于大型砚,砚下只有一只木雕的底托将砚制置于底托之上即可。 底托加盖式:俗称天地盖。此类形制多用于厚重的砚,如抄手砚等。匣由底托和上盖两部分组成,底托较上盖来得结实,使砚的四侧外露。其特点是启盖灵活,使用方便。 封闭式,即全盖式。不论是规则形砚或不规则的随形砚,多有用此形制的。其方法是:以砚定形,以形定匣。匣分上盖和下底两部分,底与盖的接触处均有子口,使之封闭严密。在砚匣高度的比例上,底高为砚匣总高的三分之一,盖则为砚匣总高的三分之二。这一高度比例的优点是:取砚开启方便,对砚的装潢起到烘托的作用。同样,砚匣的内部深度也要有适当的比例。如底托内深为砚高的三分之一较为适宜。这样利于砚的使用,观赏,洗涤。若砚陷进匣内过深,只露其表,不仅取砚脱匣不便,而且掩盖了砚的整体艺术效果。 豹脚,即有足之砚匣。使用这类砚匣务使其整体平稳,否则砚池注水以后会因砚匣的倾斜而溢出。豹脚的高度须适当,便于对砚的挪动为宜。同时砚匣的子口要吻合严密,不可高低不平,左右上下翘动。 也可以说是笔墨砚台.去皮:在不妨坐在明窗净几前,吊磨机上去掉原石皮壳。挖、去糙、精磨:用60~80号砂的磨头将玉肉内的少量皮上杂质磨掉,磨到看见滴水呈现纯白色,磨头感觉吃力即可。240~400号砂磨头去糙。800号砂磨头在原石表面进行精磨。粗抛光:换不同标号油石或者砂纸在玉石表面进行打磨,直至手指无法扣到玉肉表面痕迹。
1、去皮:在吊磨机上通过细小的手部动作将原石的皮壳去掉,此时必会在原石表面留下数道类似沟壑的深印。
2、挖、去糙、精磨:去皮后仍会有少量皮上杂质深嵌入玉肉内,须用60~80号砂的磨头将其磨掉,磨到看见滴水呈现纯白色,磨头感觉吃力就可以了。然后换240~400号砂磨头进行去糙工序了。换成800号砂磨头在原石表面进行精磨,这种磨头极少去料。随着水滴的流过,翡翠窗口表面慢慢“宝光”初现了。
3、粗抛光:换不同标号油石或者砂纸在玉石表面进行打磨,直至用手指无法扣到玉肉表面的痕迹为止;或用台磨更换不同型号的砂轮打磨,不平的地方加软管用尖的羊毛磨针,沾小标号钻石粉糊研磨。
4、精抛光:将钻石粉调和成糊状,找来一块竹片蘸着钻石粉糊在玉石表面来回轻磨,这需要耐心和毅力,当觉得竹片在石上开始打滑了,就离成功不远了。也可以用吊磨或台磨加软管用羊毛轮加高标号钻石粉糊抛光大面积,再用羊毛球加高标号钻石粉糊抛光凸凹不平的细微部分。
手工打磨珠子方法
清末,又将山西的澄泥砚与端、歙、临洮,并列为四大名砚。也有人主张,以天然砚石雕制的鲁砚中的徐公石砚代替澄泥砚,合称四大名砚。1、首先要准备好台磨、窝珠器、砂纸等工具。
2、打磨圆珠最省料的原石是接近球形的原石,但是这样的原石很少,所以在打磨时尽量选择形状接近正方形的原石。
3、首先要用台磨进行切割,如果没有正方形的原石就先将原石随着名砚的存世越发稀少,许多砚台的投资收,开始把收藏的目标瞄准更多具有收藏价值的砚台。比如说,明清时期,汇聚了全国能工巧匠在造办处雕琢的各式砚台,因为,经过了历史和工艺等的文化积淀,那个时期,在砚台材质选料、磨制工艺以及雕刻手法方面,已经到了一个相当成熟的阶段,所以,全国各地都涌现出许多。切成正方形,随后再将八个角进行简单的切割,使原石更加接近球形。
4、随后用砂纸将锋利的边、角磨掉,尽量类似于球形,做出球形的胚。
5、测量胚的直径,选择相应标准的窝珠器,在磨的过程中,除了修圆,还要注意杂裂情况,尽量去除。
6、将砂纸卷成圆形筒状,将圆珠放入其中打磨抛光即可。
玉石原石在家怎么打磨
取墨,在研磨之后就一定要记得将墨取出来,不要一直浸泡在水中,这样的话就容易损伤砚台,而且还可能导致砚面磨损。还有就是在使用过后也需要用清水清洗砚台。不知道你有没有相应设备和。应该没有是吧。那,先用粗目的砂纸打磨一遍,再用细一点的砂纸打磨一遍,再用更细的打磨依此类推,直到最清洗,然后就是在使用的时候需要对砚台的表面进行清洗。而且在清洗的时候也有讲究的。不可以图方便直接用养研的水直接清洗。这需要对砚台里面的水倒掉后在用清水清洗。后用最细的砂纸打磨使翡翠表面形成白霜一样的一层。这样就可以开始下一步了,用抛光膏配合毛毡在高速转动的电磨带动下进行抛光;如果你没有什么工具也没有抛光膏的话,最原始的,用皮带或者布带加上一点润滑的东西手工抛光,就跟擦皮鞋一样
砚台怎么用?
又有闲情逸致时,砚台的正确用法:
用后刷洗:砚石使用之后,必须将余墨涤去,不可使之凝于砚上。不然残墨乾则结成渣块,妨碍研磨,第二伤笔亳,且会损害砚面。若与新墨相混,则无下墨或发墨之利。
新墨轻磨:新墨棱角分明,若用力磨易损伤砚面,使用时轻轻磨就可以了。
扩展资料
砚亦称为研,传统手工艺品之一,砚与笔、墨、纸合称传统的文房四宝,是书法的必备用具。砚材的运用也极为广泛,其中以广东肇庆的端砚、安徽歙县的歙砚、甘肃卓尼的洮河砚、山西绛县的澄泥砚最为突出,称"四大名砚"。
汉代刘熙写的《释名》中解释:"砚者研也,可研墨使和濡也"。它是由原始的研磨器演变而来。初期的砚,形态原始,是用一块小研石在一面磨平的石器上压墨丸研磨成墨汁。至汉时,砚上出现了雕刻,有石盖,下带足。
砚台历经秦汉、魏晋,至唐代起,各地相继发现适合制砚的石料,开始以石为主的砚台制作。其中采用广东端州的端石、安徽歙州的歙石及甘肃临洮的洮河石制作的砚台,被分别称作端砚、歙砚、洮河砚。史书将端、歙、临洮砚称作三大名砚。
保存方法:
首先要避光:砚如果放置于窗前案头,应避免阳光直射,否则砚质会出现干燥的迹象,日晒过久砚匣也容易干裂。玩赏砚台时桌上铺上毛毡,砚不要接触金属和玻璃等器物,更不可以将砚重叠放置,以防碰伤。
在对砚台涂蜡时,有人将蜡涂遍砚身,有的还涂抹植物油,更有的涂沫墨,以为可以养砚,但这些做法并不妥当。蜡可以涂于砚四周,底部要薄而适中,最忌将蜡涂在砚堂磨墨的部分;砚上抹植物油的做法也是不妥的,因为植物油属慢干性油脂,砚面有油多招尘土,使砚污秽不堪,并散发出一种怪味或产生霉变。
在砚匣保养时,应经常打蜡以保持砚匣光泽,防止潮气侵入。如果遇到砚匣收缩,砚身放不下的情况,可用砂纸打磨砚匣的内侧,让它增宽易放。古砚匣如有破烂和损坏,可采用匣外配匣的方法对古砚匣进行收藏。
时期,上海出产的海派写实澄泥砚,这些都是收藏投资的热门品种。砚台的收藏投资,懂行是非常重要的,好的眼光往往会带来意外的回报。为此,行家提供了一些简便快捷的鉴别方法。
一是看,看砚台的材质、工艺、品相、铭文等。
二是摸,就是用手抚摩砚台,感觉是否滑润细腻。滑润者,石质好,粗糙者,石质就。
三是敲,就是用手指托住砚台,手指轻击之,侧耳听其声音,如果是端砚,以木声为佳,瓦声次之,金声为下。如果是歙砚,以声音清脆为好。
四是洗,指的是把砚台上的墨痕洗掉,还其本来面目,这样更容易看清砚台是否损伤或修理过的痕迹。注意补过的地方颜色与砚的原色有很大的异。
五是掂,就是掂一下砚台的5、拉光:将糊状钻石抛光粉覆盖开窗表面,使用皮陀高速旋转带动接触抛光表面,在瞬间高温下翡翠玻璃光泽呈现出来,这个过程需注意皮陀与翡翠表面不要接触太长时间,防止高温烧糊翡翠,使翡翠脱水返白。同样方法使用毛刷高速翡翠凹面和一些皮陀接触不到的地方。分量,同样大小的歙砚,重者好,轻者次之。
养砚,首先在使用砚台之前就需要对砚台进行存储水。因为砚台也是一种需要水滋养的一种用具。不管是什么材质的砚台都是需要对砚台进行蓄水处理的。这也是我国古代的所称的“养研”。
研磨,这时候就可以放上新墨进行研磨了。在磨墨的时候要注意用力不要过猛,要轻轻的研磨,这样的话就不宜损伤其砚台的表面。而且对于研磨也只需要轻轻研磨就可以了。
拓展资料:砚亦称为研,传统手工艺品之一,砚与笔、墨、纸合称传统的文房四宝,是书法的必备用具。砚材的运用也极为广泛,其中以广东肇庆的端砚、安徽歙县的歙砚、甘肃卓尼的洮河砚、山西绛县的澄泥砚最为突出,称“四大名砚”。
过去砚台是用墨块研墨的,一边加水,一边磨墨。现在的人为了省事,在砚台里面放棉花或蚕丝把墨汁倒进去直接就可用,快干的时候加水使用,太淡再加墨汁。不加墨,光加水就用,扯淡。
1、新砚台表面用石蜡或者油保养,初用注意除蜡或者除油;
2、新墨块棱角分明,初用新墨要轻轻研磨,防止新墨伤砚;
3、使用后砚台注意清洗,清洗后不用时,砚池尽量不要缺水,俗称“养砚”;
4、研墨之后,即须将墨取出,不要放在泡中,否则墨与砚胶黏难脱,易损砚面。
若不小心黏住了,可别用力拔,可先用清水润之,将墨在原处旋转,待其松脱后再取出
新砚台先用清水浸泡,然后用棉布拭净,下墨使用,用后洗净,少量清水养砚。
当你不用墨条而要写毛笔字时,
拿着前朝的砚滴(水注,水丞),往砚池中注点水(不可用茶水,败墨色),重按轻推,不可摇晃,磨完后四角平整。
磨到合适浓度后,倾斜砚台使墨汁流到储墨槽里,视使用量看是否接着磨。
用时看墨汁的浓度与字体与纸张的生熟情况酌情加水或蘸水……
墨条磨完后用吸水纸吸干水分,阴干。收入盒中。
砚台用完后洗净,平时可加点水养着。
-,-
还冇 个方形旳东西,要那样磨墨。
让墨均匀写出来旳字恏看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836084111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